极端气温引发的死亡,存在惊人的城乡差异

时间:2019-05-05 点击次数:1646


  “热死了”和“冻死了”可能不只是玩笑而已,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平均 7.7% 的死亡。气温带来的健康风险,除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影响不同,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团队对浙江省的极端温度死亡进行了研究,发现以往的研究极可能低估了极端气温对健康的影响。

  气温与死亡

  在我们面临的环境挑战里,不只有雾霾严重侵害着人体健康,极高或极低的温度也可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甚至是致死性的威胁。这一事实已经得到了大量科学证据的支持: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2015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有 7.7% 的死亡源于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针对 2003 年夏天袭击欧洲的罕见热浪,有研究显示,这个有史以来最热的夏天夺去了整个欧洲大陆超过 7 万人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气温相关死亡风险主要与寒冷天气有关,这是由于低温影响了自主神经系统、血压、热量生成、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变化,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

  有研究指出,在寒冷的环境里,人体会做出一系列生理反应来维持体温,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使得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也更容易发生凝血现象,对心脏病患者来说,这一系列变化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相应地,高温也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方面,高温下身体急需散热,体表的血管会充分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器官的供血就会相对就少;另一方面,气温升高时,心跳和血流速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此外,高温天气人体更容易失水,血液容易变粘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也就随之上升。

  气温与死亡,也有城乡差异?

  相对于农村地区,城市地区建筑物、道路和人口的密度更高,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更多的人为热排放,再加上地表不透水的特性,水分蒸发带走的热量也更少,这些因素造成了“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以往的研究,尤其是针对西方国家的研究认为,这种热岛效应引起的城市“高温化”使得城市人口面临着更高的高温健康风险。但由于缺乏农村地区的气象数据,且相应的健康数据样本较少,在过去,探索气温-健康关系的城乡差异是很困难的。

  浙江大学杨续超团队、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华人科学家郭玉明团队、浙江省疾控中心钟节鸣团队、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陈锋博士等进行了一项联合研究,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气温栅格数据对浙江省 2009~2015 年的死亡案例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首次揭示了高温及低温与死亡的联系在中国的城乡差异。

  该研究包含的死亡样本超过了两百万例,使用的自动气象站数量超过四千个,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环境健康领域顶级杂志《环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

  这项研究显示,即使考虑了“城市热岛效应”,在同等条件下面对极端高温时,浙江省农村人口的死亡风险也比城市人口高。其中,相对于人体最适宜温度,极端高温(浙江省全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第 99 百分位数,城市33.4°C,农村 31.5°C)条件下农村人口的死亡风险上升了 18%,而城市人口死亡风险上升了 15%。

  研究还发现,在极端低温(浙江省全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第 1 百分位数,城市 0.4°C,农村 -1.2°C)的情况下,不仅人群面临的死亡风险比极端高温情况高,且城乡人口死亡风险差异也更为显著。其中,相对于人体最适宜温度,极端低温时农村人口死亡风险上升了 98%,而城市人口死亡风险上升了 47%。

  上述的结果证实:在浙江省,城市化水平和气温相关的死亡风险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在农村地区,由极端气温导致的死亡为城市地区的 4.6 倍,在 2009~2015 年,该研究估计浙江省每年都有超过 42000 人死于高温或低温,这其中有 94% 由低温导致。

  针对不同疾病种类的死亡案例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死亡受极端气温影响较为严重,其中,老龄人口首当其冲,而女性比男性对气温的敏感度更高。

  城乡差异的来源

  对这种城乡差异的可能来源进行进一步分析后,研究团队认为人群应对不适气温的脆弱性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结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职业结构以及空调使用情况等。

  教育水平以及收入水平较低的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普遍较低,空调使用频率也较低;与此同时,从事农林牧渔的“高暴露”职业人口比例却较高。这些因素不仅增加了个体暴露在极端温度下的风险,也使得个体对不适气温的防范意识较弱,再加上医疗服务水平及急救条件相对较差,相比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在应对极端气温时就容易处于“高风险”水平。

  这一研究结论挑战了西方学界“城市人口处于更高的高温健康风险”的传统观点,并认为在讨论极端气温健康风险这一议题时,不仅需要考虑气温暴露度的差异,更需要考虑人群脆弱性的差异:面对高温天气时,农村人口的暴露度虽然更低,但脆弱性却更高,综合死亡风险水平更高。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无论是在居民人均收入还是在教育水平等方面,浙江省都是中国城乡差异较小的省份之一。“目前,在浙江我们发现了气温健康风险的巨大城乡差异,而在中国其他省份这种差异很有可能更大。”杨续超说。

  “科研工作者以往主要利用城市地区数据对气温-健康关系进行评估,我们的研究不仅提醒了这样做极有可能低估了气温对健康的危害,更提出了加强建设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迫切性。”郭玉明说。

 

上一篇: 焦点关注 ! 五部委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下一篇: 思路 || 生态文明入宪大家谈(中)